被媒体“断章取义”的马云很委屈。最近,马云一句“国产假货比真货质量好”受到了媒体的重点报道,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马云认为媒体的断章取义偏离事实,并主动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澄清。
如何谨言慎行、慎之再慎,这可能是令不少公众人物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因为媒体时刻都在盯着你。对媒体来说,读者就是上帝,而恰当地制造争议、带来新鲜感总能让报道更受追捧,毕竟猎奇是人的天性。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一家媒体如果总拿“狗咬人”当新闻,受到冷落就怪不得别人了。不过,媒体的猎奇倾向,难免会带来报道失真的问题。
马云认为自己被“断章取意“,就与上述原因有关。客观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准则,但媒体因为上述倾向而单独摘出马云讲话中的一句重点报道,虽非杜撰捏造,但由于脱离了语境,失去解读的基本依据,其意义的表述其实已经不那么客观。语言本身具有多义性,口语更是如此,语境的重要性由此凸显。
一些人将马云的话理解为为假货站台,首先就是因为忽略了语境。马云的原话是这样的,“大品牌通常用很多OEM(代工生产),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OEM,他们没有渠道,但忽然他们发现可以通过互联网卖产品。生产正品和仿品可能就是同一个工厂,他们的产品不见得比正品差,同时有更好的价格,他们面对的不是知识产权问题,他们面对的是新的商业模式问题。”从中国制造的现状来看,我看不出这样说有什么问题。
如果说马云的讲话有什么不寻常,在我看来,可能是马云想通过讲话表达自己的纠偏之意。假货问题由于关涉广大消费者,因而是一个更为社会化、更受大众关注的问题,而关于中国制造业更为真实、全面的现实,或者说拥有优势的一面,很可能没有被充分关注和了解。实际上,中国存在大量的优质代工工厂,这些工厂的产品贴牌后就是正品,但产品带来的主要利润却被品牌商赚到了。既然我们可以制造高质量的产品,而品牌本身附带着高溢价乃至暴利,那么,只要商业模式得当,我们的产品当然可以做到质量同等而价格更低。很显然,马云想要纠偏的是,中国工厂不是没有造好产品的能力,而是缺少对商业模式的探索,这才是马云通过“国产假货比真货质量好”所要表达的意思。
往更深的一层看,马云讲的其实就是阿里巴巴在做的事情:从代工工厂向自有品牌升级,是中国制造向价值链上游突破的一条捷径,阿里巴巴一直在做培育品牌的事情,就是因为看到了这种机会。打通这条捷径对于代工工厂来说是有难度的,品牌商的运营需要消费需求、创意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宣传销售、售后服务等七个过程,而代工厂只掌握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仓储物流,其中制造工艺是我们的主要优势。代工工厂向自有品牌升级,需要重视营销、技术、人才、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等之前不被重视的地方,通过一己之力很难快速补足短板,而阿里巴巴拥有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大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因此,在品牌培育方面,阿里巴巴与代工工厂以及其它的优秀生产商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
媒体带有猎奇倾向的表面化报道,以及由此带来的类似“马云为假货站台”的误读,不仅脱离了马云讲话的语境以及中国制造真实、全面的现状,同时也脱离了阿里大力打假乃至做品牌培育的事实。这种误读之所以不应被提倡,不仅是因为误读会对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形象造成伤害,更是因为假货生产商可能因此误以为阿里巴巴会纵容假货,显然,这种负面的社会效应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被媒体“断章取义”的马云很委屈。最近,马云一句“国产假货比真货质量好”受到了媒体的重点报道,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马云认为媒体的断章取义偏离事实,并主动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澄清。
如何谨言慎行、慎之再慎,这可能是令不少公众人物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因为媒体时刻都在盯着你。对媒体来说,读者就是上帝,而恰当地制造争议、带来新鲜感总能让报道更受追捧,毕竟猎奇是人的天性。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一家媒体如果总拿“狗咬人”当新闻,受到冷落就怪不得别人了。不过,媒体的猎奇倾向,难免会带来报道失真的问题。
马云认为自己被“断章取意“,就与上述原因有关。客观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准则,但媒体因为上述倾向而单独摘出马云讲话中的一句重点报道,虽非杜撰捏造,但由于脱离了语境,失去解读的基本依据,其意义的表述其实已经不那么客观。语言本身具有多义性,口语更是如此,语境的重要性由此凸显。
一些人将马云的话理解为为假货站台,首先就是因为忽略了语境。马云的原话是这样的,“大品牌通常用很多OEM(代工生产),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OEM,他们没有渠道,但忽然他们发现可以通过互联网卖产品。生产正品和仿品可能就是同一个工厂,他们的产品不见得比正品差,同时有更好的价格,他们面对的不是知识产权问题,他们面对的是新的商业模式问题。”从中国制造的现状来看,我看不出这样说有什么问题。
如果说马云的讲话有什么不寻常,在我看来,可能是马云想通过讲话表达自己的纠偏之意。假货问题由于关涉广大消费者,因而是一个更为社会化、更受大众关注的问题,而关于中国制造业更为真实、全面的现实,或者说拥有优势的一面,很可能没有被充分关注和了解。实际上,中国存在大量的优质代工工厂,这些工厂的产品贴牌后就是正品,但产品带来的主要利润却被品牌商赚到了。既然我们可以制造高质量的产品,而品牌本身附带着高溢价乃至暴利,那么,只要商业模式得当,我们的产品当然可以做到质量同等而价格更低。很显然,马云想要纠偏的是,中国工厂不是没有造好产品的能力,而是缺少对商业模式的探索,这才是马云通过“国产假货比真货质量好”所要表达的意思。
往更深的一层看,马云讲的其实就是阿里巴巴在做的事情:从代工工厂向自有品牌升级,是中国制造向价值链上游突破的一条捷径,阿里巴巴一直在做培育品牌的事情,就是因为看到了这种机会。打通这条捷径对于代工工厂来说是有难度的,品牌商的运营需要消费需求、创意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宣传销售、售后服务等七个过程,而代工厂只掌握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仓储物流,其中制造工艺是我们的主要优势。代工工厂向自有品牌升级,需要重视营销、技术、人才、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等之前不被重视的地方,通过一己之力很难快速补足短板,而阿里巴巴拥有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大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因此,在品牌培育方面,阿里巴巴与代工工厂以及其它的优秀生产商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
媒体带有猎奇倾向的表面化报道,以及由此带来的类似“马云为假货站台”的误读,不仅脱离了马云讲话的语境以及中国制造真实、全面的现状,同时也脱离了阿里大力打假乃至做品牌培育的事实。这种误读之所以不应被提倡,不仅是因为误读会对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形象造成伤害,更是因为假货生产商可能因此误以为阿里巴巴会纵容假货,显然,这种负面的社会效应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