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政部网站消息,2016年1至3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简称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部分经济运行指标出现积极变化,营业收入和利润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2.8和0.4个百分点,令人欣喜;但经营状况依然令人担忧,一是收入、利润同比继续下降,1至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99492.5亿元,同比下降3%;利润总额4323亿元,同比下降13.8%。二是石油、煤炭、钢铁和有色等行业继续亏损;其中钢铁亏损额增6.6倍至87亿元,利税大减100亿元,利税同比下降146.52%。
国有企业利润同比持续下滑,表明2016年1季度经济开局有所好转,但基本面仍没完全夯实;且一旦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美联储加息引发资本外流及国内应对汇率波动冲击实施略显宽松货币政策,则会有继续加大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之虞,利润下滑趋势仍将延续。而据分析,导致国有企业利润持续大幅下降主要受股市下跌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一是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幅度快于销售;二是销售价格降幅扩大;三是投资收益对盈利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四是汇兑损失使财务费用增长较快。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部分外向型企业汇兑损失明显增加,使财务费用明显上升。五是石油、煤炭、钢铁和有色等行业,受经济下行影响,亏损加大,导致国有企业整体利润下滑明显。六是产能过剩明显,供给侧改革对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深化。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主要支柱,如果利润持续下降,对中央政府确保各类民生支出会带来严重制约。由此,如何遏制国有企业利润持续下滑趋势,是亟需考虑的重大经济问题。从当前看,应出台系统性的“一揽子”刺激政策,包括立即出台积极财政政策和略显宽松货币政策、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去产能化力度等等,以及时提振工业企业景气指数:首先,实施临时性调整企业利润分配措施。采取临时性减税措施,以税补利;暂缓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和临时性冻结企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将调低企业“五险一金”征缴费率落实到位,并拓展进一步下调空间;央行可在年内实施至少1次降息政策,推动企业融成本下降。其次,实施适度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当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虽经几次下降,但仍然较高,且目前物价上涨幅度温和,央行可在第二、第三季度下调1-2次存款准备金,以释放足够流动性,刺激物价回升,为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疲软状态营造向好环境。再次,实施更有力刺激内需政策。由于世界经济疲软局面尚未扭转,靠大规模扩大出口带动工业企业增长并非易事,应把推动工业企业增长着力点放在提振内需上:继续发挥投资稳增长作用,加大重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升级改造、环境治理、信息化网络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以“双创”引领消费升级,加快培育信息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文化娱乐与休闲旅游消费等新消费热点;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双创”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切实增加中低收入阶层可支配收入;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推动城镇化建设扩围和升级;继续对家电及高档耐用消费品实行补贴等刺激政策,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大金融消费信贷力度,结合中央政府鼓励消费金融政策扩围等政策,积极消费金融公司,在消费金融广度、深度等方面有所突破。第四,推进企业改革,激发工业企业创新活力。为摆脱目前经营不利局势,应结合国企改革政策,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及推进混和所有制改革,大胆引进民间资本,有效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和有效缩减产能,加快僵尸企业出清力度;同时,加大市场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减少企业之间恶意价格竞争,营造良好经营环境,焕发企业市场经营活力。最后,将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全面落实到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精减行政审批事项,但一些部门、地方政府依然存在明里暗里违规收费行为,大大消弭了政策功效,使企业受到制约较多,难以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地谋划经营发展。由此,中央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成立企业减负专门机构,将涉企收费负面清单落实到位;并开展涉企收费全国性专项清理行动,建立健全约束政府部门乱收费、乱罚款机制,拓宽企业抵制政府乱收费、乱摊派渠道,使企业能真正卸掉各种额外负担。